尊龙凯时


        您好 !欢迎光临尊龙凯时制药有限公司!
      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      以人为本    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
        服务热线 0931-8509589
        1600_225px;
        新闻动态
        News
        行业动态
        当前位置 :首页>新闻动态>行业动态
        中国药业大震荡:1/3药厂将淘汰 国人吃上好药需多久 ?
        日期:2017-12-08 来源:医药网 作者  :佚名 【打印】

        改革下一步,将推进多项涉及临床试验管理的举措 。比如,临床试验机构由资格认定制改为备案制 ,提升临床试验能力 ;临床试验的审批,也由过去的“点头制” ,改为“摇头制”,原来是经审评机构批准后,临床试验才能开始 ,现在改为临床试验的申请受理以后一定期限内,如果审评机构没有给出不同的意见,就视为同意,申请人可以开展临床试验 。

        而且,在一定条件下,可以接受境外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数据,这为国内外临床数据的互认打开了方便之门,将进一步缩短新药的审批时间 。

        不过,放开临床试验机构的准入 ,也难以一蹴而就地解决临床资源紧张的问题。

        由于长期以来 ,新药研发不多,国内临床试验方面的人才 、医院主持临床研究的项目组长都不够,同时也缺乏经验 ,药企不敢将创新药的临床试验交给中小型医院去做 ,还是会优先找三甲医院 ,这一矛盾,凸显了国内临床试验环节硬件软件都跟不上的窘境。

        在审批提速后 ,后面的关卡还有支付和采购机制问题。这非CFDA一家所能撬动。

        整个医改是一盘棋,涉及到卫生计生委、人社部、药监局等多个部门。而且 ,患者、药企、医院 、监管机构、支付方,各有各的利益诉求。比如,患者希望吃上价廉质优的药品,但是太便宜,药企的盈利空间少 ,就没有资金和动力去投入创新研发;国家鼓励创新 ,加快审评可以实现 ,但是创新是要靠市场回报来支撑的 。

        得益于健全的支付体系 ,那些成功的创新药在欧美市场的回报很丰厚,部分新药在上市后五年 ,年销售额即可达到60亿-100亿元人民币 。相比之下,中国新药研发的投资回报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。

        由于多为跟踪创新 ,且临床试验和人工成本相对低廉,在中国研发单个药物的平均成本相对欧美较低;但是,新药在中国上市后五年的平均年销售额仅为0.5亿-1.5亿元人民币 ,新药研发经济回报甚至为负。

        《医药创新报告》认为,主要是因为新药上市后的可及性差,缺少报销机制,且集中采购环节市场准入缓慢。

        在创新药领先的国家,无论是商业保险占大头的美国 ,还是政府公共资金为主的德国和日本等,都能报销创新药,且报销资质和上市批准基本同步 ,最长不超过半年。

        中国六成以上医药费用由医保支出,医保目录采用定期更新的方式,使创新药的集中采购进度缓慢,进一步拉长了创新药惠及患者的时间,以及创新药企业获得经济回报的周期。

        此外,本应作为重要的补充资金来源的商业健康险体系覆盖率仍然很低,至今仍未成为创新药支付重要的补充资金来源。

        预计今后五年,中国将有一批创新药获批上市,若不能及时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 ,会严重打击企业对研发持续投入的积极性。

        2017年,新一轮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展现出令人乐观的方向。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对45个独家专利药品组织谈判。最终有36个药品实现医保支付标准的降价,降幅最高达70%以上 ,平均降幅44%。所涉及药品多为治疗肿瘤、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临床价值高、价格昂贵、专利创新品种。

        这次国家医保谈判,以病人为中心,以临床为基准,明确了“补缺 、选优、支持创新 、鼓励竞争”的医保用药需求导向,重点考虑重大疾病治疗用药、短缺药、儿童用药 ,优先考虑创新药品 ,扩大竞争性品种 。

        人社部医保司司长陈金甫向《财经》记者披露,36个药品的准入 ,预测医保年增支出至少50亿元以上,但如果未经谈判而直接纳入,支出将翻倍。

        人社部方面在谈判中砍价特别狠,超出企业的预期 。《经济观察报》报道称,一些企业人士,满头大汗地扶着墙出来。

        当临床研究、监管审批和支付环节的绊脚石一一搬开之后,就看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动机自身功率了。

        国人早日吃上新药  ,障碍不少,但值得期待。

        123
        Copyrights ©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:尊龙凯时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
        设计制作

         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