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龙凯时


        您好 !欢迎光临尊龙凯时制药有限公司!
      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      以人为本    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
        服务热线 0931-8509589
        1600_225px;
        新闻动态
        News
        行业动态
        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行业动态
        药企“重广告轻研发” 不全是企业的原因
        日期 :2018-05-04 来源 :医药网 作者 :佚名 【打印】

        既然销售环境这样安逸,那么费劲搞改良或者创新,确实就会失去动力。

        据新华社报道,在我国140多家医药上市公司中 ,超过40家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突破30% ,最高者达到66%。这意味着一些厂家 ,每1元收入中,超过6角用于了广告投入。这种只在“下游”做文章的行为,显然对我国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。

       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,在人均输液和抗生素使用率“雄冠全球”的背景下,我国是不折不扣的用药超级大国,市场需求极大。所以只要厂商能做到有效宣传,就很容易得到丰厚的市场回报。

        与此同时,我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药事制度 ,人们在选药时缺乏药学指导,社区医疗还不到位,人们的医学知识相对薄弱 ,广告对人们的诱导作用相对更大,更容易催生选药跟着广告走的现象 。

        问题还不止于此。我国对医药广告的监管也存在相对薄弱的问题。很多“神药”广告多年来占据宣传媒介的显著位置,要么夸大疗效,要么掩盖危害 ,却不见下架。

        加之以前“以药养医”政策的实施,用药是医院重要的利益来源,这自然也会大大提高药品用量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药企集中于药品销售 ,而无心研发 。

        让企业抱着销售宣传心理大获其利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,我国对于药品效果的评估体系并不完善,没有形成一个倒逼药企改善产品的机制。一个药品用在了患者身上 ,是不是真的有效,缺乏细致的评估。如果说明书上说有效率是95%,那就可以几十年如一日的以95%的有效率 ,站立在销售一端 。只要不出现大面积的不良反应 ,就很少会遭受怀疑。

        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是 ,一个号称能将氧气溶于液体的产品,居然也能依靠宣传在医药市场上盛行好一段时间,直到有人质疑氧气怎么能溶于水,才将这个违背了基本科学原理的药品踢出市场 。既然销售环境这样安逸,那么费劲搞改良或者研发创新 ,确实就会失去动力。

        与销售领域利益稳定 、环境安逸不同,搞研发创新,那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 。因为一个新品种的推出 ,其背后可能是几百个品种的失败 ,这是一个巨大的前期投入。在今天推出广告 ,明天就可能见到效益的时候 ,几千万乃至几十亿研发的投入 ,却可能在多年后也见不到效果 。

        而且即使侥幸研发出了新产品 ,能不能得到业界的认可 ,也存在很大的未知数 。由于我国医疗领域在国际上还缺乏足够力度的发言,我们的产品希望得到业界权威的认可 ,中间也有很大的鸿沟 。这决定了,在医药界中 ,如果不是财大气粗到了足够的体量,就贸然做创新,不啻一次巨大的赌博,失败的成本极高。

        当然,还有一个问题就是,我们的药品专利意识比较淡薄。想想在1985~1993年间的《专利法》中还没有提出保护药品的知识产权 ,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药企高昂的创新意识?

        应该说,药企研发创新意识不强 ,不全是企业的原因 ,扭转目前仅靠宣传就能赚钱的药企盈利模式 ,需要各方努力 ,甚至整个大环境的改变。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机制 ,让搞研发创新的药企获得丰厚的回报。

        Copyrights ©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尊龙凯时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
        设计制作

         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