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龙凯时


        您好!欢迎光临尊龙凯时制药有限公司!
      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      以人为本    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
        服务热线 0931-8509589
        1600_225px;
        新闻动态
        News
        行业动态
        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行业动态
        国产医械突围30年,终于打开三甲医院大门
        日期:2018-05-04 来源:医药网 作者 :佚名 【打印】

        伴随着中国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,进口医疗器械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有望被打破。近日,上海瑞金医院相关人士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介绍 ,上世纪90年代开始,因为中国的制造能力还不壮大,上海瑞金医院使用的尖端医疗设备几乎都由国外生产 。直到2000年初才开始有国产设备进入实验室,辅助临床诊断。最近几年,一些国产的大型治疗设备已经开始进入上海瑞金医院,真正实现了国产替代。

        国产制造尚有差距

        近年来 ,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,一大批国产医疗器械快速崛起,开始渗透进国内中高端市场 。但是要得到三甲医院的认可,这对国产医疗器械厂家来说不是件易事 。

        上海瑞金医院资产管理处副处长潘睿俊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从采购和遴选设备的角度来讲,医疗设备首先要保证患者安全、满足临床需要,这是所有设备必须把握的原则 ;二是符合相关的政策法规。总体来看,近年来国产设备在技术含量、参数上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,甚至某些方面更加贴近国内需求。

        现阶段除了达芬奇机器人没有国产同类产品,其他领域基本都有国产器械的身影。

        “我们也是靠产品的质量才能进入三甲医院 。”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迈瑞医疗)上海区域负责人王成坦言,最初三甲医院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十分有限 ,基本上只要进口不要国产。医院对于国产医疗器械的采购非常慎重,上至院长,下到科室主任都要亲自去考察工厂,了解产品制造的每一道工序。值得一提的是 ,医院试用产品时,把样品摆在那里观察试用都要半年时间。

        不过,并非所有的国产器械已经被三甲医院所接受 。国内一家三甲医院设备科负责人表示,国产器械的价格往往比进口设备便宜1/3甚至1/2,但价格不是医院用来判断是否采购设备的第一指标。

        因此,虽然现在有一些小的细分领域技术已经跟国外属于一个梯队 ,但在大型影像设备和治疗型设备上还是有一定差距,医院对此还是非常谨慎。负责迈瑞医疗海外市场销售的汪骥枥指出,好的医疗器械产品需要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 。与美国 、西欧日本一些国家相比 ,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还是相对年轻,医生本身又是非常保守的群体,一开始往往不太敢用国产制造 。尤其是在海外市场,刚开始的投入产出比很尴尬 ,需要企业有坚持不懈的投入和毅力 ,以及团队和平台的支持。

        企业扎堆成熟领域竞争

        回顾国产医疗器械过去30年的突围之路,“中国制造”已经基本涵盖了行业的不同细分领域。根据《医疗器械蓝皮书2017》 ,截至到2016年底,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15343家,已经能够生产包括CT 、MRI、彩超 、自动生化仪、心脏起搏器、人工关节等43个大类 、300多个小类 、数万个品规的医疗器械。迈瑞医疗近期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,我国医疗器械国内市场总额约4813亿元 ,国产医疗器械占比约74%(包括国外企业在中国设厂在国内销售部分),年复合增长率约21%。

       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以下方面: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、总体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等 。但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是,纵观上万家本土医疗器械厂家,除了大多数在低端耗材上做生意,还有很多在已经成熟的细分领域扎堆竞争 ,超声、监护、体外诊断等市场聚集着数十家甚至百家以上的企业投入 。“竞争很激烈,现在行业不光是外资品牌,还有迈瑞 、开立、理邦这些相对成熟的品牌在监护、超声上建立优势 。”从四川赶来参加CMEF展会的经销商刘先生对记者说 ,可以看到真正在展会上发布高端设备的还是有实力的厂家,比如GE、飞利浦、迈瑞等,很多国产品牌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还是靠价格竞争 ,有些就在外观上做创新 ,有些在功能上加入人工智能。

        广州索诺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就是迷你超声视诊器,创始人蔡伟忠直言,公司产品中有传统的超声仪器,但与一流品牌比还是有差距 ,现在超声领域集中了大大小小数十家公司竞争,小品牌要找准差异化的市场机会。还有更多的尖端领域,让本土企业难以撼动甚至望而却步。

        “国产替代释放的市场分额足以培养一批国内龙头公司 ,但需要时间。现在国产品牌在一些领域达到了最一流的水平,也实现了一定的替代 ,但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跟外资抗衡。外资品牌经历多年的积累,不是短期内可以撼动的 。”一家国有风投基金高管对记者坦言,尖端的医用耗材技术难度超过影像设备 ,中外的差距跟很多方面有关系 ,其一是技术 ,不光是整机的,很多核心零部件的技术问题都没解决。另外是配套,供应链、加工能力等,技术实现之后的批量化生产要考虑成本、交易量等,需要有一个生产体系来支持。

        Copyrights ©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尊龙凯时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
        设计制作

          XML地图